“开船啰,安全第一。都拿好救生衣,要出舱一定记得穿上,平平安安回家过大年!”每天上午9点半,客船刚起锚离开码头,余翠珍就吆喝着提醒乘客。
这一声吆喝,响彻在东江湖上16年,成了村民耳熟能详的声音。
李雄辉、余翠珍夫妇是资兴市滁口镇长活村村民,2004年开始就在东江湖上经营一艘70座的客船。因为跑的是固定航线,乘客多是本村村民,这艘“夫妻船”就成了大家心目中的“回家号”。过年的时候,外出的游子回家,看到这艘“夫妻船”,就感觉是到了家。
李雄辉说,他们这艘“夫妻船”,每天上午9点半从东江大坝出航,11点半到达长活村码头。午饭后,13点又从长活村码头起航,15点到达东江大坝。
长活村是东江湖区一个偏远小村,只有2300多村民。平日里,夫妻船一个单程只有二三十名乘客。春运期间,乘客比平日稍多一些,有六七成的上座率。夫妻俩每天早早地在码头等候乘客登船,起航后两人分工明确,李雄辉负责开船,余翠珍负责售票和乘客安全。
因水面和大山阻隔,长活村村民出行不便。10多年前,夫妻俩拿出仅有的2000元钱,再贷款7万元买下这艘船,从此村民们出行有了自己的直达航班,不用搭乘其他过路车船转来转去。夫妻俩性格随和大气,航线开通时定了10元一张的船票,此后就再没涨过价。
村民们居住分散,住得远的家里到码头有十多里路。山路弯弯,又没有客运车辆,村民们肩挑手提往返家里和码头之间很不方便。夫妻俩看在眼里,心里又有了主意,8年前合计着买了一辆中巴车,就停在村里的码头,专门接送走水路出行的村民。“我在水上是船长,上了岸就是司机。”李雄辉说,坐车距离远的收2元车费,距离近的免费,无论时间多晚,都要将乘客平平安安送到目的地。
说是乘客,其实都是乡亲。乘客们在船上彼此聊着家常,此刻的幸福和对未来的期盼,不仅写在了脸上,还装进了随行的大包小包。每到一处停靠点,余翠珍都会细心地扶老携幼,帮着拿送行李,同时耐心等待要上船的村民,“不要挤、别着急”成了她口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话。
船正常航行的时候,余翠珍稍有空闲,乘客们也都喜欢和她说说话。2个小时后,“夫妻船”停靠在长活村码头。趁着丈夫开车送客去了,守在船上的余翠珍拿出儿子的照片看了几眼后说,儿子李欣在部队服役3年了,今年也没回家,心里真是好想的。他们也没时间去看看,想儿子了就看看照片,打个视频电话。
10多年间,余翠珍夫妇每年只有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两天休息,有过几次生病住院,也都请了人代班。或许在他们心里,没有想过“坚守”这个词语,只是觉得每天都有村民要回家、要出行,船停开一天,村民们就会有一天不方便。